马的同乡。
我娘原是打算出宫后嫁给林太医的,没想到却死在了难产。
锦绣离开后,我一字一字细细看薛婉的信。
她的字,圆润可爱,自成一派:
“我当然可以借你一臂之力,让你皇姐早日去和亲。”
“可是,我有什么好处呢?”
我在信鸽的脚下绑下回复:“你不想早日成为太子妃吗?”
她:“抱歉,并没有很想,我看不上你哥。”
我:“那你想当燕国第一位女相吗?恕我直言,你兄长痴情山水,并不能胜任你父亲的职责。”
她:“哇,你要效仿武帝吗?我不会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吧,成交成交!”
当晚,年轻体壮的太子受凉病倒。
杏林满天下的林太医诊断出太子膝骨受寒,恐会落下旧疾。
三日后,燕国边关快马加鞭传来急信:皇商负责买卖的粮草在运送途中惨遭劫掠一空。得知消息的匈奴蠢蠢欲动,妄图派兵进一步攻城略池。
粮草当然未曾失窃。
操纵一切幕后的皇商便是薛婉,她年纪轻轻早已凭借着经商头脑实现了财富自由。
匈奴顾忌着世子,并不会真的出兵。
这不过是我们逼迫孟清沅和亲的权宜之计。
可我们燕国,经不起任何惊吓。
父皇母后本想尽量拖一拖婚期,没想到边关突然出了变故。
婚礼只能精简,皇姐潦草装扮一通后便被塞进了马车。
饶是如此精简,但该有的嫁妆一件不少。
十里红妆送女出嫁的场面,比起上辈子的我,强了不知多少倍。
她出嫁,父皇母后不舍地拉着她。
城中百姓纷纷下跪,大呼:“公主圣明大义。”
当年,正是这一声声的呼唤,让我直到死,也没擅自回过燕国。
我无法,也不能任性到置黎民百姓于不顾。
怔愣间,我忽然听见一道略显稚嫩的声音自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