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就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呢?明明杨家更有钱,怎么没人去堵他家的门?
“人类的情感是很复杂和多样的,咱们有钱,但不足够有钱,”常巧之耐着性子给她解释,“若想不让他们眼红,咱们只能更有钱才行!”
弗朗西斯·培根在《论嫉妒》一书中提到:“人们往往能够容忍一个陌生人的成功崛起,但却难以忍受身边熟识之人的飞黄腾达。”
说白了,嫉妒之情,更多时候是源自我们对周遭亲近之人的仰望与比较,如果两者的关系足够亲近,那么一方的成功只会带来喜悦。
如果关系不亲近,那只有成功到对方仰望的程度,才会削弱嫉妒之心。
四丫抬起头,认真道:“二姐,是不是咱们赚很多很多银子,伯伯和叔叔才不会欺负我们?”
“对啊,说来说去,还是咱们太弱小了,得努力加油啊!”
三丫闷闷不乐地洗着碗筷,“可怎么努力?村里人都说大姐是被卖掉的,以后咱们是不是也会被卖掉,或是逼着嫁一个从来没见过的老头子?”
常巧之停手想了想,很认真地回道:“那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值钱一点!”努力提高自身价值,而不是到了年纪就沦为别人手里的棋子。
三丫、四丫立时抬头看她,“二姐,咱们怎么样才能更值钱?”
“要有文化,说来说去,还是得多读书,读书才能明理,才能提高眼界。”
两人闻言立马泄气,“村里没学堂,镇上学堂也只收男孩,咱们女孩子只能在家干活,洗衣服、做饭、纺线、织布,根本没有停的时候。”
无数繁琐的家务活足够将一个鲜活的灵魂,磋磨得黯淡无光。
常巧之笑道:“这个不用担心,如果以后咱们赚到大钱了,就雇个西席,专门请到家里教你们读书写字。”
“那我们也可以读书?”三丫、四丫立时兴奋起来。
这让常巧之有些恍惚,依稀记得有些孩子只爱玩,视书本为洪水猛水,但孩子本来就有求知欲,没道理不爱学习啊。
“那丑话说在前头啊,”常巧之提前给她们打了预防针,“读书其实挺辛苦的,背不出来课文的话,还有可能被夫子打手板心哟,你们能不能坚持?”
“能!”她们可不愿意跟村里其它女孩子一样等着嫁人。
常巧之振臂而起,“那我们都一起努力吧!”
三姐妹一连几天都在食为天干活,虽然没有工钱,但吃的是真好,人都胖了一圈,三姐妹就这么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中午。
按照习俗,大年三十除夕,所有人都得回家团圆,食为天自然也得放假,吴掌柜让伙计送完最后一份食盒后,便给众人都发了红包,让他们回家过年去。
常巧之三人也得了,虽然没有多少钱,但多少是个意思。
“等等,”吴掌柜见她们三人接过钱后便要离开,赶忙阻止道:“这几天你们也辛苦了,厨房里还有一些剩的食材,你们要不要?好歹省些菜钱。”
常巧之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立时连声道谢,吴掌柜这回倒挺大方,将那些容易放坏的肉、菜俱都用竹筐装了,让她带回家去。
回到家时,村里已经有人在放爆竹,按照村里的习俗,吃年夜饭前、子时迎新都得点上一串鞭炮热闹热闹,取个除旧迎新的吉兆。
此时已有吃饭早的村民在陪着孩子玩了,看到常巧之背着菜回来,都有些吃惊,“怎地还没做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