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凝聚起了家族的力量,强化了家族的纽带。禁止土葬后,丧葬方式变得相对简单、分散,家族成员参与的规模和深度都有所下降,使得家族成员之间那种基于共同操办葬礼而产生的紧密联系变少了,家族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对于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农村社会结构的稳定都带来了挑战。生死观念的冲击农村人长久以来通过土葬习俗所承载的生死观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入土为安”等传统观念深入人心,现在改为其他丧葬方式,让很多人觉得逝者的灵魂没有了合适的归宿,对生死的理解和精神寄托出现了迷茫,这不仅影响着村民们的心理状态,也使得原本蕴含在土葬习俗中的关于生死轮回等传统生死观念难以继续传承下去,造成了农村精神文化层面的一种空缺。六、应对传统文化缺失与传承困境的策略(一)文化替代与创新打造新型过年庆祝方式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农村居民开展一些其他具有仪式感和趣味性的过年活动,比如举办乡村春节联欢晚会,组织村民们自编自演各类节目,展示乡村的才艺和文化特色;开展民俗文化展览,将与春节相关的传统物件、故事等进行展示,让村民尤其是孩子们能深入了解春节文化;还可以设置大型的灯光秀,用绚丽的灯光效果来替代烟花的视觉美感,营造出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让大家在新的活动中依然能感受到过年的独特韵味。创新丧葬文化形式对于禁止土葬后的丧葬文化传承,可以在火葬等现代丧葬基础上,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例如,设立专门的追思堂,在堂内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逝者的生平事迹、家族传承等内容,让亲属们能有一个集中追思、缅怀的场所;鼓励家族编写家族史、制作家族纪念册等,将家族的记忆和文化传承下去,把对逝者的敬重和孝道体现从传统的土葬形式转变到这些更具文化内涵和纪念意义的方式上。
(二)加强文化教育与宣传学校教育中的民俗文化融入在农村学校的教育中,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教学比重,将过年燃放烟花爆竹、土葬等习俗背后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