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高堂亦明王,魂魄犹正直。焉得一万人,疾驱塞芦子。愤惋复何有,江总头白。” 此诗虽未直接提及管仲,但诗中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可与管仲所处时代的政治背景相呼应,体现了管仲在历史长河中作为名相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后人对他们的缅怀与崇敬。
管仲著有《管子》,大约成书于他在齐国执政期间及之后,是后人根据他的思想、言论和齐国的历史资料等总结而成。《管子》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其中的 “轻重” 理论在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许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对其进行研究和借鉴。例如,西汉的桑弘羊在推行盐铁专卖等经济政策时,就借鉴了《管子》中的相关思想。诸葛亮也对《管子》颇为推崇,他在治理蜀汉时,学习其中的政治和军事管理理念,如重视人才培养、发展经济以支持军事等,使蜀汉在三国乱世中得以立足。
第十一章:晚年及身后之事
在齐国那片广袤的土地上,管仲的传奇一生渐渐步入了尾声。公元前 645 年,岁月的沧桑已悄然爬上了他的脸庞,长期的操劳与心力交瘁,让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齐国贤相身体每况愈下。尽管他心中依然牵挂着齐国的未来,诸多未竟之事如鲠在喉,但命运的车轮已无情地驶向了终点。
他躺在病榻之上,往昔的一幕幕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过。他想起了与鲍叔牙年少时的相知相伴,那些共同探讨天下大势的激昂时光;想起了辅佐齐桓公时的惊心动魄,从经济改革到军事征伐,从外交纵横到国内治理,每一个决策都饱含着他的智慧与心血。而如今,他深知自己大限将至,齐国的霸业虽已铸就,但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变数,他怎能不忧心忡忡。
由于他所处的时代远早于汉朝,自然不存在汉朝皇帝对他的特殊对待。既没有汉朝天子赐予的谥号,也未曾有专为他撰写的祭文流传于后世。他的墓地,静静地坐落在齐国的土